虽然审计风险的产生与存在最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,但是也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将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减到最小。想知道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案例分析方法?现在,恒企小编给大家整理注册报考信息。
全面评价内部控制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内在要求
根据《*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》中的相关条文,就可以了解到,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的单位与环境等各种不同的方面,其中就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。但是这份文件中并没有重点提出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见的关系,同时还将了解内部控制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进行论述,并进行界定。正是这种形式,促使人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其实是可以离开风险管理单独存在,并可以独立进行评价。
实际上,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融为一体的。风险管理,其实更重视企业对风险的管理,一旦识别出风险,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防范。内部控制强调的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。风险管理控制的是对象,内部控制强调的是控制措施。但是如果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发现,风险管理就是识别、评估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控制的一个过程。而内部控制就是控制,是管理职能的体现,同时也不能脱离控制对象单独存在。
可见,全面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备要素。而这也不是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。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办法,就是加强企业识别和评估风险,但是如果在此期间仅仅是强调“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”,就会很难根据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,导致审计范围逐渐减小,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必然会存在不恰当的地方[2]。而这也是很难自圆其说的。事实是,如果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、公允性给出自己的意见,与内部控制之间并不会产生任何的不便之处。进行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,就可以客观性发现存在的错误,而这对财务报表风险评估非常重要。同时也只有如此,可以降低审计的风险性。
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的影响
审计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法律环境、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。
1、法律环境
从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看: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,随着*政策的不断调整、变化,各种新情况、新问题不断出现,而相关法律法规不相配套日益突出,导致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无法处理。此外,一些法规政出多门,相互矛盾,造成事务所、注册会计师无所适从,也容易导致审计风险。另外,事务所本身不按规定标准收费,竞相压价,降低审计成本,扰乱市场秩序,也是导致审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。
2、社会环境
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审计客户的不成熟。被审单位严重欺诈、违法,是加大审计风险的一个根源,形式多样的行政干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,经营者既是被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的现实,极大地削弱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超然独立性。
3、经济环境
从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看: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,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,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参杂其中,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;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也在不断的多样化和复杂化,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,诸如所得税会计、租赁会计、破产会计、合并会计报表等新内容不断出现,对这些业务的处理,要比传统的财务会计更具挑战性,更容易发生争议,也为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;从审计内容来看,现代审计不仅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,也包括对一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;既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,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运作效果进行评价,这些都会增加注册会计师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的难度。此外,我国经济体制及与之配套的各种制度均处于不断变革之中,经济成份越来越复杂,各种经济成份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异,他们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有时滞后于财务会计制度的变革,有的甚至乱中投机,以图私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。上述这些因素都相应的增加了审计的风险。
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措施
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、必然会有的。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审计风险,提高审计风险的公允性。
(一)规范审计市场,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。审计按照主体分类,可分为*审计、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。可以充分利用三种审计的特性规范审计市场,*机构具有强制性的特点,可以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,加大对违法犯纪行为的惩罚力度;而被审单位应适当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,保证企业的*合法合规,资产安全、财产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,提高*效率和结果;社会审计则是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审计,具有较强的独立性。也可以借助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力量进行监督,获得社会公众对行业的支持与信赖。
(二)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制建设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,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。虽然在不断地修改完善,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,所以应建立健全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,使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有法可依、有法可行,不会让其感到无助困扰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。